文学之路辗转曲折,而要想深切地领悟它,唯有熟读。但“熟读”并非只是一种泛泛的“读”,它涵盖了深刻的理解、真正的感悟以及生命体验的全部意义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熟读文学呢?
阅读之前,先调整好自己
因为熟读是一项深刻而长期的过程,所以在进入阅读状态之前,我们应该先调整好自己。这里的“调整”,不仅指的是身体状态的调整,更重要的是思维状态的调整。在阅读某一篇作品之前,我们不妨用几分钟的时间,纵观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内心状态、情绪波动以及思想倾向。如果我们趁此机会认真思考,调整好思维状态,那么我们的阅读状况也会更好。
作者背景的了解
文学作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每一篇作品都来自于一个特定的时期、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。因此,熟读文学必然离不开对作者背景的了解。只有深刻地了解到了作者身处的时代、文化和社会背景,才能真正意义上地领略到作者的思想精髓、语言技巧和心灵感悟。
注重细节掌握全貌
在熟读文学的过程中,我们要注重细节,不断地琢磨、品味。因为只有在细节的掌握中,才能发现一篇文学作品的内在感情、思想和意义。而全面地把握细节,也能让我们从中找到更多的启示和思考。
尊重作者用词的用心
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当然会使用到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。而在平时的阅读中,我们更应该尊重作者用词的用心。这里的“用心”,既指的是对字句的精挑细选,讲究情感和理性搭配的要求,也指的是语言的合理运用和表达细节的把握。对于不同的文学门类和风格,我们需要有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,才能真正领悟到其精髓和神韵。
多元的阅读体验
文学作品虽然不尽相同,但它们的背后共同的特点是如同一个精神世界。而要深刻熟读文学,则要有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视角。这个多元化阅读,既包括我们审视文学作品时的历史背景视角,也包括我们从女性、种族、政治、人文等多个角度来认识、理解文学作品的视角。
总结
熟读文学,不仅需要我们的执念,更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。由一开始的调整自己、了解作者背景、注重细节、尊重用词和多元阅读,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熟读文学的全过程。而只要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阅读经验,我们便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文学,理解到人类在探索、表达、沟通中所表达出来的包容、美好和敬重。